“魔笛”告别,西甲豪门摆脱不了的“功勋魔咒”

作者:绿色直播



北京时间5月22日晚,当皇马传奇中场莫德里奇通过社交媒体宣布今夏离队时,有多少人的青春也同步结束了?而令西甲球迷在情感上更加难以接受的是,无论是皇马还是巴萨,两支来自西甲的顶级豪门多年一直被"功勋魔咒"所困扰,拥趸们想看到自己球队的功勋“安享晚年”,似乎对西甲豪门来说已经成为了奢望。

财政铁律与竞技刚需的双重挤压

对西甲豪门来说,留不住暮年老将的最浅显原因,就是西甲自2013年实施的工资帽制度(薪资支出不得超过俱乐部预算 70%)。更通俗的说,即便是如今的皇马拥有相对充足的预算,而且莫德里奇也主动降薪,但皇马仍需优先保障姆巴佩、贝林厄姆(21 岁)、维尼修斯等新生代球星的长期合同。

而这种“生存优先”的选择并不是个例。2021年,这种思维就曾让皇马的死敌、西甲另一巨头巴萨酿成过“梅西悲剧”。当时阿根廷巨星就是因为在降薪50%后仍因工资帽无法续约,最终才含泪告别效力21年的诺坎普。此外,巴萨在2023年清洗苏亚雷斯,在2025年工资帽被压缩至2.7亿欧元的情况下,有意通过清洗包括德容、阿劳霍等球员为新援腾挪空间等,均是工资帽高压下的无奈之举。

此外,与财政压力同步的是“胜利至上”的竞技逻辑。皇马最近几个赛季用贝林厄姆接棒莫德里奇,延续了21世纪以来的“巨星迭代”传统——耶罗、劳尔、卡西利亚斯均在 33-35 岁状态未衰时离队。而巴萨也同样如此,当年在科曼上任后仅用1分钟电话,便通知球队功勋苏亚雷斯离队,弗里克时代又计划清洗德容、阿劳霍等为重建准备空间。

很显然,新帅更迭常伴随战术体系推倒重建,功勋球员的经验优势在追求即战力的决策中被迅速稀释。这种迭代不仅是竞技需求,更服务于商业价值。佛罗伦迪诺掌权下的皇马其实一直遵循“一年一巨星”的策略,这就需要持续注入新鲜招牌。比如,C罗2018 年离队后,资源迅速向维尼修斯倾斜,就是将球员视为可替换资产的典型体现。

商业逻辑与外部环境的双重驱动

不止一次有西甲球迷抱怨,相比英超、意甲的球队,西甲豪门向来都比较“不讲人情”。但这恰恰暗藏了西甲俱乐部文化中的理性算计。

皇马“一年一巨星”策略的本质,是将球员视为品牌资产,拉莫斯 2021 年因续约年限分歧被弃用,库尔图瓦 2025 年破例获得两年续约已属特例。而巴萨将贵为队史最佳的梅西作为谈判筹码,最终导致梅西在工资帽与会员制财政的双重压力下被迫出走,则暴露了“拉玛西亚情怀”的成本边界,即当情怀与账本冲突时,商业理性永远占据上风。

与此同时,外部联赛的“金元政策”也在最近几年加剧了功勋流失。近几年,从皇马出走的本泽马、C罗等巨星就相继赴中东淘金,相关消息也指出,莫德里奇的下一站极可能指向沙特,其薪资待遇较西甲高出3-5倍且无工资帽限制。而在梅西前往美国大联盟后,北美联赛也正在成为更加吸引巴萨老将的“养老联赛”,苏亚雷斯、布斯克茨等功勋先后脚加盟。这种“职业暮年淘金”现象,本质上是球员对俱乐部“去个人化”管理的被动反击。数据显示,近五年从皇马巴萨转投沙特、美国联赛的30 +球员已达12人。

当莫德里奇的13座冠军奖杯与伯纳乌的掌声定格为历史,西甲双雄的“功勋魔咒”仍在延续。对于皇马巴萨而言,如何在奖杯荣誉与人文关怀间找到平衡,或许是比阵容更迭更严峻的挑战。正如一位资深足球评论员所言:“陈列室里的奖杯属于过去,但球迷心中的情感纽带,才是俱乐部真正的永恒资产。”
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黄夕寅

相关内容

热门标签